查看原文
其他

“被排斥被孤立,我真的很糟糕吗?”




作者 | 王珏蕴

编辑 | 贝儿


前几天,《青春有你2》选手黄一鸣孤立同学、实施暴力的爆料闹得沸沸扬扬。虽然公司最后发出辟谣声明,可网友们关于孤立与霸凌的争论却仍在持续。这让社长想起一个朋友,她也曾被同龄人冷落。

当时她还是小学五年级,却被班上的女生带头排斥。其他女生围在一起跳绳,远远看到她想要加入,便若无其事地收拾东西走开;她想要跟平时玩得好的朋友一起回家,对方却说:“她们说跟你玩就不理我了”;有一次她回到教室的时候,一堆人迅速地从她的位置上散开,地上放着一本被翻得乱七八糟的日记……

她为了重新融入群体,对身边的人有求必应,不停地照她们的喜好去改正自己。然而这样的举动并没有让她的处境变好。班主任甚至找上了家长,因为班上的同学散布着子虚乌有的传言,说体型微胖的她“怀孕了”。

她说,那段时间自己十分自卑,甚至产生了自杀的毁灭性想法:“那种痛苦是恒久和持续的,感觉自己做什么都不对。”

她自己也很困惑和苦恼:“我被孤立,是我自己真的很糟糕吗?”
 


无处安放的自我

排斥和孤立在生活中无处不见,从校园到职场,从普通人到公众人物,人们都或多或少在社交中碰过这样的钉子。然而,这种被孤立带来的自卑无助,甚至因此萌生的自杀念头,在旁观者看来不足挂齿。

韩国有一部电影叫《我们的世界》,主人公李善便因为家庭贫穷被人孤立,由此深陷痛苦、孤独的煎熬中。更让人揪心的是,李善在学校的变化,并没有引起她的父母的注意。李善的父亲说:“孩子除了上学、放学还能有什么事呢?”

许多时候,我们也许和李善的父亲一样,低估了被排斥后难以抚平的伤害。



前段时间,我们发起了关于社交排斥的话题互动,收到的后台留言中,有些是童年经历留下的心理阴影,有些则是在职场遭遇排斥后性情大变,变得自卑敏感:

“我小的时候有点胖,他们就总会骂我死胖子,会用书扔我,把我压在地上,很多人一起拿剪刀剪我的头发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那一幕幕还是像噩梦,我在努力让自己变得热情、开朗,可每当我面临人群,还是煎熬不安,还是想要逃离。”

“小时候我被班上的人排斥、偷拍,当时甚至自残过,可我朋友看到我胳膊上的伤痕,那个眼神,像看个神经病。”

“我发现单位的同事拉帮结派地给我穿小鞋,抢走我的机会,把明知道会出岔子的任务推荐给我。我以前性格大大咧咧,现在为了融入别人,我开始很卑微地猜别人的感受,因为别人的态度而沮丧、敏感。这样好累,可不这样做,我觉得下一秒,我就会被世界再次抛弃。”

“小学被排斥之后,我一直在社交方面都很笨拙,现在刚步入职场,我就又被同事孤立了。感觉那个‘我’一直漂泊零落,永远无处安放,找不到归属。”

被排斥和孤立的感觉:蛰伏在身体里的羞耻感

这些留言者的经历或许并不相同,可他们却都表露了同样的感受:那种羞耻不安的痛苦,总是会潜伏在身体里,并在某些时刻冒出来,提醒自己“曾是一个糟糕的人”。 

而且,不少人会一边被这种羞耻感折磨,一边又觉得自己很矫情,在这样的痛苦之中变得自厌、焦急、愤怒。

然而,被排斥所带来的感受并非矫情,而是人们可以感知到的、切切实实的影响和疼痛。


美国加州大学的三位心理学家做了一组实验,邀请了一些人在线联机玩投掷球游戏。最初,三个人还会互相传球,可游戏进行到中途时,其中两人开始刻意排斥另一个人,球不会再传到他那里,由此营造出一种孤立的氛围。

通过对玩家的大脑进行检测,研究者发现,被排斥的人,其神经系统的活动与身体上有物理疼痛的人,是一样的。所以,被排斥和孤立的感觉,和被刀扎,被针刺的感受是相同的。

而且,心理学家还发现,有过被排斥经历的人,往往会更容易情绪冲动,更容易表现出对社会交往的回避倾向,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怀疑。

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不少人在遭受排斥后,即使面对他人积极的表情,仍然倾向于解读出消极的含义;他们可能会反复思考自己被排斥的原因;他们的自尊水平开始失衡,随着别人的赞扬而提升,被别人否定时则则急剧下降……

正因为陷入过低的自尊,他们甚至觉得自己不配感知这种痛苦:认为这样的感受是“矫情”、“不应该”,匆匆推动自己跳过这个伤疤。

你是异类,但你不糟糕

如果一个人被他人排斥、孤立,一定是他自己有问题,很糟糕吗?

不是的,因为人际关系本就十分复杂,排斥带有很大的随机性。同时讨厌一个人,其实是一种盲目的群体效应。这种效应可能只是始于一个人排斥另一个人,然后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队伍中,仅仅是因为不想成为少数人。而且,一旦身处在群体里,参与孤立的责任就会被分散,负罪感也会减轻,排斥的“合理性”也在不断得到强化。

这种带着随机性的排斥可能带有一种“宿命”的悲剧色彩,被排斥者无法去掌控群体的喜好,甚至不能去评判群体的好坏善恶。



可是我们要明白;
我们被迫站在那个圈子的对立面之外,可能是个“异类”,但并不代表“我很糟糕”。

如果你仍沉浸在被排斥的痛苦中,社长也提供了几个小方法,希望能帮你缓解:

1、避免让自己的社交变为“始终亮着红灯的警报”。研究者发现,转移注意力可以有效减轻被排斥后的社会疼痛,我们可以学会去接纳一些积极的信号,或者去培养自己的信仰,而不是把自己的注意力过度投入在他人的消极态度上。

2、可以充分利用社交网络。学者发现,在遭受排斥后,使用网络社交软件可以很好的从排斥的负面影响中恢复过来。当我们害怕面对面交往时,社交软件可能是一个帮助我们打开心门的途径。

3、找回归属感。当我们在校园、职场受到排斥时,可以通过家庭、恋人找回归属感。意识到自己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,相信依然有人关心自己、爱自己,能够有力地缓冲被孤立带来的漂泊感。



最后,在与人相处上,没有人可以获得所有人的认同,也不可能有精力去寻求每个人的认同。当我们被排斥时,别因此否定自己,那只是代表你跟环境不符罢了。
换句话说,如果你独立于人群中,为何就不能是那只鹤?
 


1、Williams, K. D. (2007). Ostracism.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, 58,425–452.
2、Williams, K. D. (2009). Chapter 6 Ostracism: A temporal need-threatmodel.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, 41, 275–314.
3、Kocovski NL, Endler NS ,Rector NA, Flett GL . Ruminative coping and post-eventprocessing in social anxiety. 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, 2005,43(8):971-984




你可能会喜欢:

社长知道你在看 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